许宪春,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,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,兼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。长期从事中国政府统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,主持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,发表了300多篇论文,出版了多部个人专著。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奖,其中,“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”获第九届(2000年)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,《中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研究》获第十一届(2012年)全国统计科研成果一等奖,《中国政府统计问题研究》获第八届(2020年)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一等奖。 邱东,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,国家级领军人才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科评审统计学组召集人,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。研究成果集中于国民经济核算、经济测度、国际比较、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、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、可持续发展、宏观调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。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、世界银行第 8 轮 ICP 技术咨询组成员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、统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、国家统计局咨询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等。 陈少华,厦门大学讲席教授。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原首席统计学家,自1991年起供职于世界银行,主要负责全球各大洲以及200多个国家贫困监测项目,以及各国收入分配公平性、政策和项目的效益评估等研究。2019年加盟厦大经济学科。研究成果发表于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、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、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学术期刊。陈少华是世界银行主要报告(如世界发展报告(WDR)、世界发展指标(WDI)、世界经济展望(GEP)、全球监测发展报告(GMR)等)全球贫困监测部分的负责人,也是世界银行近年《反贫困和共同繁荣》报告的作者之一,是世界银行国际贫困线,即每人每天1美元(到现在1.9美元)的主要论证者与提出者之一,并担任全球贫困理事会(Global Poverty Commission)成员。 陈杰,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,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、秘书长,高级统计师。长期从事国民经济核算有关工作,特别是GDP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。在《统计研究》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。 高敏雪,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,国家统计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,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。长期从事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统计方向的研究和教学。曾主持翻译联合国《国民账户体系-2008》,实质性参与国家统计局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(2016)》修订工作,主持编辑《政府统计国际规范概览》,与国家统计局、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、交通运输部、水利部、生态环境保护部等多部门保持长期合作、业务咨询关系,为各种专业性方案提供设计、论证,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。 杨灿,厦门大学教学科研重要岗位特聘教授,厦门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所长。兼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计学科评议组成员(第七届)、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学术委员、福建省统计学会副会长、《厦门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副主编和《统计研究》编委等。主要研究领域:统计基本理论、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统计学,以及宏观经济数量分析。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“国民经济统计学”主讲和负责人,曾获首届“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奖”、“福建省教学名师奖”和“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”。 |